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 · 圈子

1160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各种技术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商汤&上海人工智能协会:智能制造白皮书——数智技术驱动智能制造

当前我们正在步入工业革命 4.0 阶段,以 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 链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引领制造业再次升级,人与机器之间的交互从体力上的协同升级为脑力(决策)上的协同,从而迈向智能化生产阶段。这一时期,技术的革 新不仅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还将进一步提高供需之间的适配性,即通过数智技术对供给 侧的改革,以满足需求侧个性化和求新求变的消费趋势,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在新旧动能交替之际,主要国家都将制造业升级作为战略重心和博弈焦点,智能制造成为主 要抓手,从国家到企业纷纷谋篇布局,相继出台政策方针、实施规划,希望通过数智技术创 新和应用提升制造业竞争水平,强化国家综合国力,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发布单位:商汤、上海人工智能协会

资源

餐饮行业数字化调研报告(2021)

摘要 2020年7月21日,习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 并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出:“…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 格局”。餐饮行业作为最能感知经济律动、最快反映消费 需求的民生行业,在刚性需求、高消费频次等特征下,将 成为促进经济内循环的重要推手之一。 因此CCFA组织了此次中国连锁餐饮的调研活动,旨在探 究疫情后行业走势、摸排企业发展重点、并学习与推广餐 饮企业发展先进案例,调研报告发现: 餐饮市场环境与未来走势 – “向阳而生” 当下随着疫情控制趋于稳定,我国餐饮消费迅速复苏。虽 然线上给零售门店带来的冲击,导致了流量增长乏力,但 餐饮作为注重体验性的行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餐饮 俨然已成为各实体业态引流的重要驱动:CCFA调研数据 显示超过90%的受访企业认为2021将是乐观的一年,并 且多达70%左右的企业认为在2021年可以实现总销售额、 净利润及门店数的三重增长。行业数字也表明,餐饮这个 万亿行业从疫情恢复后,将在未来5年重拾10%左右的增 长率。正所谓“向阳花木易为春”,我们深信在餐饮这条 长“雪道上”,将迎来新一轮发展与创新。 中国餐饮市场历经多年快速发展,传统驱动因素正在转变, 市场已逐步由红利时代进入分化时代: 崛起的新人群, “多元化消费需求”、“健康饮食的 关注”等方面主导着餐饮需求端的变化; 而技术变迁与业态以及渠道转变则餐饮的供给端展现 的新趋势。 综上而言,餐饮的“长期主义“的发展驱动与创新来自于 以下关键走势:年轻的消费者群体与新兴的消费行为,中 国人口结构中日益壮大的“银发一族“,更创新的科学技 术实现对供需匹配,更多元的餐饮业态打造的丰富的场景。 因此唯有精准把握脉络、见微知著,才能打造制胜市场的 利器。 数字化启思与建设 – “数启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疫情阶段市场大规模停摆的挑 战下,仍保持4万多亿人民币的规模,这得益于在疫情的 危难之际,餐饮企业将外卖、团餐、半成品、零售化等 方式成为了自救的重要举措。伴随着应时顺势进行的各 类转变,大多数餐饮企业都认识到了加速数字化进程的 必要性,调研数据显示多达85%的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 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同时本年度协会收集的创新案例 中,70%都与数字化建设有关,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企 业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但中国连锁餐饮业的数字化启 航伊始、正在路上,调研数据显示只有不到30%的受访企 业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因此实现数字化的方式方法、 成功路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化建设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各餐饮企业的关注 点不一样,基础不同,业态不同,发展阶段和战略重 点不同,需求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而客流/会员/私 域、价格优化、营促销等数字化手段无疑是短期提高 企业绩效不二利器。 数字化应用是基于数字化平台,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规模、业态特色、专业管理需求、结合用户体验旅程和 新技术,聚焦 “高效链接”、“智能运营”、“精益 管理”和“顾客体验”四大应用场景中的一个或多个, 让数字化为企业带来绩效提升; 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 需要通过“文化先行”、“组织赋能”、“人才支 撑”、“机制牵引”这四要素协同工作,与公司的战 略、定位及软件硬件相适配,才能打造持久长效的数 字化驱动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因此“向阳而生、数启增长”,本报告将从行业宏观环 境、业内普遍痛点出发,结合CCFA对众多国内连锁餐饮 企业经营状况的调研结果,对当下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及需求进行分析,再针对这些需求向广大餐饮企业提供 可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成功要素、典型案例及实施建议。

资源

中国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报告2020

前言 本报告旨在通过厘清工业互联网企业投融资的表现,为产业界提供了解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全新视角。在确定工业互联网企业范围时,沿用了 2019 年报告中的分类方法,即能够提供工业智能设备、工业自动化与边缘计算、网络和标识、平台、工业软件及 APP 产品、工业互联网安全和相关服务的企业。 2020 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部署下,我国工业互联网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融合应用走深向实、产业生态日益壮大,同时资本加速为工业互联网发展赋能,我国工业互联网驶入发展快车道。整体看,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活动仍然保持 较高水平的活跃程度。 上市企业方面,受疫情冲击和影响并不明显。企业数量和融资规模双双增长,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领域新增上市企业 39 家,首发融资规模超过 290 亿元,另有 18 家企业通过增发、配股、可转债 发行等方式实现融资 231.5 亿元。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累计 160 家,当年累计融资规模达 521.5 亿元。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展,科创板融资作用进一步凸显,2020 年新增的 39 家工业互联网上市企业中,有 26 家通过科创板上市,月均上市超 2 家企业,占相关上市企业总数的 66.7%,首发融资规模达 223.4 亿元,占 企业融资规模总数的 76.8%。除 A 股市场外,企业在海外市场融资也实现了新的突破,金山云、秦淮数据先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伊登软件、万国数据则先后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四家企业融资总规模约 192.9 亿元人民币。 非上市企业方面,创业创新活跃度基本维持了去年同期水平。投 融资活跃度上下半年分化较为明显,2020 年,累计追踪到 423 家创业企业获得融资,累计融资规模超过 478 亿元。其中,上半年创投活 动受疫情冲击和影响较为明显,比 2019 年下降了超过四成;下半年活跃程度不断提升,到 2020 年底基本回到了 2019 年的水平。整体的 创业创新活动逐渐步入了较为平稳的发展阶段,处于中晚期的投融资事件数量首次超过了早期发展阶段的投融资事件数量;进行战略投资的事件数量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更多机构选择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 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以实现长期盈利。各地创投重点方向呈现出一 定差异,北京安全领域创业企业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浙江和上海工业软件及 APP 领域的创业企业占比最高,江苏在工业自动化和边缘 计算领域创业企业数量和占比高于其他地区,浙江平台领域创业企业 的数量和比例高于其他地区,广东在七大领域中各类企业数量和占比 都保持在中上游水平。 短板领域创投活动的活跃度有所提升,安全、 工业软件及 APP 和网络与标识领域相关企业的占比均有提升,尤其是网络与标识领域的创业创新企业数量同比大幅增加了 62.5%,但与平台、相关服务等热点领域的融资规模相比差距仍较明显。 基于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活动,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发展形成如下基本判断。首先,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处在快速上升期。基 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点,“5G+工业互联网”、标识、安全等领域的活跃度不断提升。 随着工业互联网加速迈入由应 用和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阶段,提供技术集成服务的解决方案供 应商规模不断壮大,部分短板领域的创业创新活动有所提升,新技术 的集成融合为相关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部分产业的发展格局 逐渐趋于稳定。头部平台企业加快涌现,树根互联、海尔卡奥斯、航 天云网等平台企业融资规模屡创新高,平台逐渐进入了务实、稳定的 发展阶段,但细分赛道的活跃度,如“平台+人工智能”“平台+AR” 等仍在不断提升。 第三,我国工业互联网集聚发展特性明显。由于工 业互联网需要以较强的信息通信产业和制造业为基础,因此产业主要 集中在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是我国工业 互联网领域投融资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且由于各地产业基础不同表 现出了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第四,产业各方对工业互联网的认同度持 续提升。不仅工业企业加快应用部署,社会资本投入工业互联网领域 的力度也在加大。地方基金、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各类投资主体纷 纷将工业互联网视为“新赛道”,按照不同的投资逻辑,加快在工业 互联网相关领域的布局,资本投入水平不断提升。 2020 年,累计有上 百家投融资机构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开展布局,其中 12 家 VC/PE 机构 参投的 12 家企业在 2020 年实现了上市融资。 展望 2021 年,在政策利好、资本注入、新参与者涌入等因素的 综合影响下,工业互联网将迎来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同时,伴随着 各项技术的日趋成熟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整体格局 也将更加清晰,各重点领域将逐渐由“大而全”的高速扩张期进入“小而精”的务实发展期,“5G+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工业软件及 APP、 工业互联网安全等重点领域及其在垂直行业中的应用探索将是未来 一段时期内我国工业互联网创业创新较为活跃的领域。 本次发布的《工业互联网投融资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产业 界和相关投融资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报告是联盟发布的 第二版年度报告,疏漏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后续我们将根据报告发 布后的各方反馈意见,加强研究,合理调整分析范围、内容和方法等, 不断改进和优化报告,并定期发布。 发布单位: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信通院

其他

其他·圈子   首发

DARPC 更新了
资源

中国2021人才趋势

前言 该报告将针对亚太地区的数字化就绪程度、组织架构、灵活办公、领导 力、绩效管理以及多元化与包容性等问题分享全新洞察和市场情绪分析。报告的调查结果收集自亚太地区12个市场共计5500多家 企业和21,000名员工的反馈,其中3500多名受访者是总监或首席管理层。 我们在展望2021年时专注于四个重点领域,而这些领域似乎与我 们获取的市场反馈极为一致。 高潜力人才仍旧稀缺 虽然这一点在各市场和各行业之间会存在差异,但高潜力人才向来较为重视职业安全感,往往需要有极大的动力驱使才会选择从目前的公司离职。许多企业目前选择在短期内整合业务并保护业务形态,可是,留住一流人才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不断增加 我们看到亚太部分地区出现了令人振奋的复苏迹象,尤其是中国 和日本。亚洲市场的过往表现向我们展示了其强劲的复苏反弹能力——此次,这种复苏迹象已然初现。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表现持续改善,同时我们也专注于巩固与进行海外投资的中资企业之间的关系。 技术和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行业人才需求强劲 无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还是在2020年整年,我们都能看到,这两个行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强劲,事实证明这些行业在招聘上弹性十足。我们所有的办公室均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行动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在2021年及未来在这些行业的各类招聘工作中取得进一步进展。 临时工和灵活人才岗位需求增加 这种就业形式在某些亚太市场已经存在了数十年之久,目前已经 非常成熟。然而,在部分亚洲市场,这种形式仍处于萌芽状态, 发展势头稳步攀升。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相关市场的不确定性加速 了这一早已存在的需求增长。这将是我们在该地区大多数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发布单位:MichaelPage

资源

爱分析:中国购物中心数字化趋势报告

报告摘要 存量时代,数字化成为购物中心增长新引擎 存量市场过渡的时期即将到来,购物中心同质化严重,竞争加剧,运营压力增大,精细化运营是购物中心业绩增长的关键所在。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购物中心、品牌方、消费者三方利益的协同,成为购物中心运营的目标。 不管是竞争压力、电商挤压、消费者习惯的变化,还是商业模式的变革,都对购物中心的精细化运营提出了新要求。要解决购物中心当前面临的挑战,需要购物中心以业务增长为目标,思考购物中心各个业务部门的瓶颈,以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购物中心重塑增长。 业务需求驱动,购物中心数字化面临挑战 目前,购物中心业务过程中正面临着四个问题:第一,在全生命周期内,购物中心习惯以人的经验为主,运营效率较低;第二,购物中心从选址到运营环节的业务流程繁琐,线下工单影响管控和协同效率;第三,随着运营模式改变,购物中心需要持续提升运营ROI;第四,通过人工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耗时且准确性差,对运营支撑度不高。 面对购物中心业务过程中的挑战和需求,购物中心已开始了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但购物中心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也同样遇到了一些问题:第一,ERP系统更新无法满足购物中心日新月异的业务场景;第二,购物中心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无法整合,整体效果不达预期;第三,无法评估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情况。 系统性数字化建设赋能购物中心数智化运营 针对遇到的业务层面和落地过程中的挑战,购物中心需从业务增长的目标出发,从顶层设计角度做好数字化战略规划。购物中心的数字化建设应通过“人货场“的基础数据采集,经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商业管理平台等平台进行数据整合,支撑购物中心实现数智化运营等应用,最终实现购物中心在不同商业模式下的业务增长。 针对数据采集的问题,购物中心应当重点聚焦“人”的数字化,全面推进“货”的数字化,重新定义“场”的数字化,通过建设线上线下的数字化触点,实现全渠道的数据采集。 面对数据孤岛、系统重建等问题,购物中心可以通过搭建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商业管理平台等平台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快速响应业务场景变化、满足资产管理需求。 在数据资产的基础上,购物中心应注重消费者的运营,通过泛会员管理、线上线下一体化等方式实现全渠道会员运营,并通过挖掘数据价值反哺决策。 购物中心数字化趋势 第一,数据使用更加合规。人脸识别、ReID技术的应用以及消费者数据使用的合规性将是行业重点关注内容。 第二,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技术层面,5G、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都将推动购物中心数字化建设从数字化阶段走向智能化阶段。 第三,重塑价值链,购物中心与品牌商实现协同。随着自营、联营等商业模式的出现,购物中心与品牌方将建立协作模式,而二者协同要求购物中心重建数字化系统,来支撑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升级。 发布单位:爱分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资源

颠覆消费品企业发展规律

根据最新的 CEO 调研,成功企业在以下三个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客户、产品和运营。 纵观消费品行业,表现出众的企 业重视运营,强调效率、分销、定价和透明度等原则。近半数 (44%) 的消费品企业将制造和供应链业务视为未来 6-12 个月 的优先任务,这进一步印证了他们的关注重点。此外,表现出众 的消费品企业更有远见,重视新兴技术等因素,面向未来发展 做好准备。 零售企业则关注于客户,高度重视客户关系。表现出众的企业 始终将客户体验视为最重要的优先任务,非常重视服务礼仪和 动态反馈。 然而,尽管零售商可能很大程度上认为自身以客户为中心,但 许多企业仍采用传统运营模式。他们的组织架构和损益表依旧 基于渠道。他们关注于所销售的产品 ― 而不是考虑如何销售 解决方案。他们的客户数据库基于交易。他们的营销工作注重 于指导消费者完成购物流程,而不是维系长期关系。 企业必须扩大 AI 的使用。他们需要根据数据洞察做出决策,然 后在各运营环节快速检验和执行这些决策,深化以客户为中心 的原则。52% 的消费品企业和零售企业投资于分析技术,帮助 提高决策速度和质量。近半数的消费品企业 (51%) 和零售企业 (49%) 正快速检验、学习和扩展新想法,加速推行现代化计划, 从而增强敏捷性,满足消费者需求。 消费品企业的工作性质同样需要转变,从孤岛式的运营转变为 权责分明的综合赋能型敏捷团队。这就需要在组织的所有领域 推行变革。还需要调整业务模式和关键指标,转变企业对员工 和文化的态度,以及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抓住问题本质,直 击核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需求挑战日益严峻的环境下迈向成功。 发布单位:IBM研究院

资源

阿里云:工业4.0中国之路的探索

阿里云:工业4.0中国之路的探索——如何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互联网化?

资源

2021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前言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Cloud2.0新技术集群的融合发展,推动着技术范式的转变,并与各行各业广泛渗透和融通,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要驱动力,是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变革升级的强大新动能。 截至今年6月,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1%和71.5%,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加速构建,政务、金融、医疗、能源、交通等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也在进一步拓展。 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增速超过同期GDP增速7.85个百分点。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 企业数字化分为内部运营管理数字化、外部商业模式数字化和行业平台生态数字化三大部分。对应地在技术层面,就是要实现系统的内部垂直集成、外部横向集成,以及平台上的端到端集成。 平台经济和平台模式是数字化转型和落地的主要实现方式。对于行业龙头的大企业而言,需要转型成为行业性和社会化平台,最终形成生态链,从而保持行业领袖地位。对于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来说,则要成为行业平台上的专业化合作伙伴,让自身的价值链在平台上占据重要一环,保持生态合作。 为了推进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驱动的创新,促进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促进供需对接和知识共享,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和国内政企市场专业媒体企业网D1Net联合出品发布了《2021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疫情加速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现在的新工业革命正在由技术范式的转变驱动、引发产业变革,这次产业变革的过程就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各行各业如何用新技术来赋能的过程,最后实现由万物物联到万物智能的一种新经济业态。 《白皮书》表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难点和痛点,混合云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解决方案。Gartner认为混合云指的是至少使用了两种不同部署模式(公有云、私有云、社区云)的云部署模式。混合云不是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简单组合,是基于统一架构的云底座,让客户本地订阅公有云服务,并支持通过云联邦实现租户跨多云使用全栈云服务和资源。通过与公有云同构的软件堆栈部署在企业数据中心内,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将应用负载分布部署在公有云和自有数据中心内,并享受同样的云服务体验。 发布单位:中国企业数字化联盟专家组

资源

虚拟世界中的认知型企业

引言 过去几年,我们经历了一个转折点 ― 全球各地的 企业都希望以整体方式运用技术,实现业务模式 转型。我们看到,数字化转型已从企业的前沿或 边缘转移到核心。与此同时,AI、自动化、物联 网 (IoT)、区块链和 5G 等技术已经达到可大规模 应用的成熟程度,能够进一步对业务成果产生切 实的影响。 各行各业的组织都在努力向技术企业、平台企业 和体验企业转型。我们将这种演变称为认知型企 业的兴起 ― 通过构想开创性业务平台、塑造智能 化工作流程以及更深入地关注于体验和人性化, 让认知型企业成为现实。 新冠病毒疫情危机对这些认知型企业产生了巨大的 影响。疫情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强调了应用 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对于提高流程效率、有效性和 灵活性的重要意义;并带来了实际的用例,说明如 何利用混合云基础架构,提供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 使用模式和服务。我们看到,新的现实情况进一步 拓展了认知型企业的三大构成要素。 开创性业务平台必须更快地实现数字化,并将范 围扩大到新的生态系统及合作伙伴;智能化工作 流程必须优先考虑使用极致自动化和 AI,以满足 广大客户和员工的连接与服务需求;由于必须保 证客户、员工和大众的健康与安全,因此体验与 人性化也有了新的定义。 事实上, 由于疫情而被迫实施的虚拟化已成为一 个关键的变革主题, 而且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 看到, 最近的经历正在使虚拟企业加速成为新一 代的组织和运营模式(请参阅第 4 页)。虚拟企 业由智能化工作流程这根“金线”串连, 将生态 系统参与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现共同的价值。 虚拟企业基于现有的价值推动因素, 并且将发展 潜力提升至全新水平。 虚拟企业重新评估对物理 资产、基础架构和人才的需求, 并打开通向极致 数字化、扩展价值链和新合作关系方法的大门。 “开放性”是虚拟企业最重要的特征,没有之一。 这种开放性在三个层面带来价值: 内部: 在企业内部, 采用协作性更强、敏捷性更 高的工作流程,连接各个部门和职能; 外部: 与日益发挥关键作用的企业外部合作伙伴 开展合作,实现企业的核心目标; 外部之外: 参与更广泛的生态系统, 发挥真正的 平台经济效益;并且与希望或需要利用所有平台 优势以实现目标的企业开展合作。 发布单位:IBM商业价值研究院

资源

亿邦智库:2021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

前言 2021年,数字化采购市场正式进入成长期(Growth)。 在平台层面, 互联网背景、行业背景和技术背景类平台各凭资源优势、 技术优势,采用不同模式进入数字化采购市场; 在品类层面,办公物资和MRO两大品类率先起步,相关平台品类开始交 叉,两者合计超过5万亿的采购市场正加速实现数字化; 在主体层面, 品牌方开始借助平台渠道对代理商、渠道商资源进行统一 管理,2B端线上线下融合平稳、持续推进。 为了帮助企业了解数字化采购主流模式和前沿趋势, 选择适合自身的采 购平台、采购管理方式, 亿邦智库在调研多家数字化采购平台的基础上, 形成《2021中国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期望能够为企业采购决策提供 参考。 本报告所指数字化采购的产品范围为办公用品、MRO等企业非核心物资。 发布单位:亿邦智库

资源

2021年数字趋势—聚焦制造业

本报告的重要发现 报告的主要发现包括: 数字化渠道越来越重要,但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 择。过去,制造业的销售路线有一个强大的线下基 础,但这一情况正在改变,并给敏捷企业带来了获 得竞争优势的机会。在短期内,线下业务仍将占据 主导地位,但超过三分之一 (37%) 业绩领先的制造 公司相信,在未来两年内,它们将有至少 50% 的销 售额来自数字平台。 面对面活动的限制加速了向数字化的转变。疫情环 境充分说明了高质量虚拟互动的重要性。例如,参 与本报告调研的大多数制造商表示,他们在过去六 个月经历了数字/移动访客的异常增长 (56%)。许多 公司还报告了购买模式和客户流失水平的变化。 旧有的技术、流程和思维方式阻碍了数字化转型。 在 CX 成熟度的方面,超过三分之一 (35%) 的制 造商认为他们的公司“不是很先进”或“不成熟”, 其中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虽然他们的 CX 战略和技 术实现了统一,但是 CX 的效果尚未完全体现出来 (52%)。很少有受访者将他们的营销活动和数据整 合到一个统一的、基于云的平台上,许多业内人士 表示,他们的数字计划受到了领导力不清晰、缺乏 数字化技能和 KPI 薄弱的阻碍。 领先和主流制造公司在如何处理业务效率和客户 体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业绩领先的公司认识到数 据和技术协同工作的根本需求,以及理解不断变化 的客户旅程的重要作用。 发布单位:Econsultancy 与 Adobe

资源

中国生物医药创新趋势展望

一、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突破进行时 (一)数字化转型下的生物医药创新加速 (二)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全产业链应用,加速全方位技术突破 (三)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研发重心向创新靶点和新一代疗法的开发转移 二、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创新趋势 (一)创新生物药逐渐受到政府机构的重视,研发上市获得加速 (二)中国成为生物医药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重地 (三)人工智能赋能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创新突破 (四)新一代疗法:中国是细胞与基因治疗(CGT)快速发展的沃土之一 (五)创新和落地能力从跨国企业到本土企业 三、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一)政府机关的监管政策改革:生物医药产业的改革主要领域及核心政策 (二)企业研发模式的创新转型: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国际合作 (三)上市产品类型的突破转变:普遍创新到领先创新 (四)投资并购趋势之下的创新组合 (五)从“输入中国”转变为“中国输出” 四、长三角区域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一)政策倾斜:国家级政策为主导,省级政策为助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二)人才聚集:引进高端产业人才,加速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技创新改革 (三)资金优势:提供实质资金的支持,创造利好企业创新发展的长三角环境 五、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创新的挑战和建议 发布单位:德勤、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1
  • 11
  • 12
  • 13
  • 14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