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

电子 · 圈子

1384 位酷友已加入

电子圈子中包含常用的源代码、电路图、学习教程、产品样本、技术报告等干货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PICO 4销售表现出色,有望成国内首款VR现象级产品

2022年11月02日发布 核心要点: PICO4国内在线销量超4.6万台,销售表现出色 据市场情报公司SandalwoodAdvisors监测数据指出,截至10月14日,PICO4国内市场的在线订单量超过4.6万台。其中京东销售占比为65%,天猫和抖音各占17%。PICO4于9月27日正式发布,也就是说,18天时间内,PICO4国内线上销量就已经达到4.6万台,与之相比,2022年中国VR出货量为55.8万台,可以看出,PICO4销售表现很突出。10月14日,Pico在官方推特上表示:由于前所未有的全球需求,欧盟地区的一些客户的预购订单的履行将出现延迟,Pico将努力以确保在10月底之前满足需求。 硬件与内容全面升级,有望成为国内首款现象级产品 相比于Quest2,PICO4在硬件和内容方面均实现了升级,并且价格更低。PICO4采用Pancake方案,光学部分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同时成像质量更优秀;PICO4的ppi为1200,远高于Quest2的773,画面细腻程度更好;PICO4还导入了彩色透视技术,通过前部一颗1600万像素RGB彩色摄像头来实现彩色透视,能够将外部世界透射进内部显示器,尽管Quest2也已导入穿透功能,但仅支持黑白画面。内容生态也是PICO4发力的重点,PICO4主打运动健身,在视频直播方面也更出色,而Quest2主打游戏应用。此外,PICO4(256GB版)售价仅499欧元,Quest2(256GB)则为549欧元,PICO4硬件配置更高,售价更低。PICO4与Quest2一样,均采用了以补贴促销量的策略,PICO4(128GB)BOM成本约为2913元,售价仅为2499元,补贴在400元/台以上。PICO4通过在硬件和内容方面的全面升级,成为目前全球最出色的VR一体机之一,受到消费者欢迎,销量远超以往国产VR一体机,有望成为国内首款现象级VR产品。 厂商积极布局,国内VR产业快速发展 自从Quest2成功之后,国内厂商也开始积极进军VR产业,腾讯新成立了软硬一体的XR业务线,希望抓住未来4~5年内的机会,打造行业标杆的VR(虚拟现实)产品与体验。字节跳动收购PICO,于今年推出PICO4,基于字节跳动的内容优势,在内容生态方面作出重大升级,并以高额补贴的方式大力支持VR业务发展。全球VR终端主要在国内生产制造,国内在VR硬件供应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国内多家公司发力硬件供应链核心环节—XR芯片。在内容短板方面,2022年国内厂商也在快速进展,爱奇艺打造了丰富的VR影片库,并推出4K/8KVR内容,在游戏领域,腾讯投资的威魔纪元与美国GluMobile公司共同开发了《永恒战士VR》,获得不俗评价,网易公司宣布今年还有三款VR新游即将亮相,国内厂商积极布局VR全产业链。 投资建议 看好VR产业链相关公司,给予消费电子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龙头公司终端开发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VR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资源

三季度全球手机销售惨淡,苹果一枝独秀

2022年11月02日发布 核心要点: 三季度全球手机销售 3.02 亿台,苹果成唯一正增长厂商 根据 IDC 10 月 27 日公布的数据, 2022 年三季度全球手机销售量为 3.02 亿台,同比下降 9.7%,这是全球手机销量连续第 5 个季度出现下滑,主要因为全球需求疲软、成本上升以及通胀导致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分厂商来看,主要厂商中仅苹果实现正增长,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 1.6%,其他厂商销量均出现下降,其中,国产厂商下降幅度最大,小米销量同比下降8.6%,OPPO 和 vivo 的销量均下降 20%以上。分区域来看,手机销量的大部分损失来自新兴市场,亚太、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的新兴市场出现了两位数跌幅, 由于国内厂商出口,主要销往上述新兴市场,因此造成国内厂商跌幅更为明显。 手机市场尚在探底,年底有望触底 由于受到疫情反复、俄乌冲突以及通胀高企的影响, 2022 年全年手机销售低于预期,安卓手机厂商纷纷砍单,全球第一大厂三星甚至在砍单之后还取消全部三季度订单, Digitimes Research 预测 2022 年全年手机销量将跌至11.76 亿部, 较年初市场预期约下降两亿部,手机销量的超预期大幅下降导致安卓手机大厂库存高企。 安卓手机厂商的库存压力从小米的库存周转天数可窥一斑, 2021 年全年小米库存周转天数为 62.70 天,截至二季度,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 83.31 天。截至三季度末,安卓手机厂商仍处在去库存进程中,如果四季度销售成绩好的话,年底就能完成库存去化,否则,库存去化进程将会延续到明年一季度。 iPhone 14 Pro 系列销售强劲,推动 iPhone 全年逆势增长 苹果之所以能实现逆势增长,一是因为高端市场在市场下行期更有韧性,二是受到苹果新品的刺激。高端市场消费者支付能力强,对价格敏感度低,根据 Counterpoint 的数据,二季度,中国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批发价 400 美元及以上)的销量仅下降了 10%,同期,整体市场同比下降 14%, 600-799美元的高端和 1,000 美元及以上的旗舰高端的细分市场均录得正增长,1,000 美元及以上价位手机销量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位于旗舰高端手机价位段的 iPhone 14 Pro 系列推动了苹果的逆势增长,今年苹果手机销售情况呈现显著结构化差异, iPhone 14 Pro 系列销售强劲, iPhone 14 及 iPhone 14Plus 却表现不如人意,价格更高的 Pro 系列往年就更受消费者欢迎,今年Pro 系列配置提升,价格基本与去年持平,更加刺激了 Pro 系列的销售。根据集邦咨询的数据, iPhone 14 Pro 系列两款产品生产比重已经由初期计划的 50%提升至 60%,未来不排除提升至 65%, 2022 年全年苹果出货量有望达到 2.4 亿部,同比增长 2.8%。 投资建议 看好 iPhone 产业链相关公司,给予消费电子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通胀超预期的风险;高端手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资源

数据中心建设或趋缓 信创将成服务器市场新增量

2022年11月02日发布 行情回顾: 本报告期内电子板块跌幅为0.52%,沪深300指数跌幅为7.84%,电子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7.32个百分点,在所有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序6/31。 申万电子三级行业表现:涨幅最大的是半导体设备(18.67%),跌幅最大的是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6.28%)。 个股表现:涨幅前五的个股为:同兴达(34.21%)、芯源微(33.17%)、统联精密(30.39%)、安路科技-U(29.93%)、中微公司(29.55%);跌幅前五的个股为:濮阳惠成(-23.79%)、瑞可达(-21.49%)、贝仕达克(-21.45%)、美格智能(-20.58%)、唯特偶(-19.84%)。 行业观察: 数据中心建设或趋缓,信创将成服务器市场新增量 Canalys:2022年Q3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出货7000万台同比下跌11% 本周观点: 中国IDC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逐步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供需矛盾显现,市场加速整合。公有云及互联网应用是中国IDC产业最主要的需求来源,消纳八成以上的机柜资源,但近年需求增速有所放缓,数据中心建设或趋缓。 信创产业有望对服务器市场提供支撑。服务器国产化是信创产业的重要一环,存量市场替换会产生需求;从增量市场看,未来信创行业的发展会创造出很多新的需求,包括软件应用、IT服务等。 芯片国产化是信创加速发展的坚定基石,我们看好信创带来的电子产业投资机遇,建议关注1)国产CPU:海光信息,紫光国微,国芯科技,龙芯中科,北京君正等;2)国产GPU:景嘉微等;3)Soc芯片:全志科技等。 风险提示: 市场超预期下跌造成的系统性风险;通胀上行影响超过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资源

政策指明虚拟现实发展航向,VR/AR软硬两端大有可为

2022年11月02日发布 投资要点 近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在硬件技术和生态场景两方面明确给出发展规划。《计划》提出到2026年,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我国虚拟现实行业软硬两端迎来双重迭代机遇。 围绕七大硬件升级方向,硬件将率先迎来放量机遇 《计划》指出,围绕近眼显示、感知交互、渲染处理等七大技术推进融合创新。短期看,Pancake、MicroOLED等近眼显示技术率先落地,未来有望朝标配之路逐步进发;中长期看,彩色透视、眼动追踪等感知交互功能有望进一步提升VR产品的使用体验,为更加多元的场景延展构筑硬件基础。我们认为硬件升级是生态延展的先决条件,升级观感显著的显示类硬件将领衔创新迭代。 拓展十大生态应用场景,VR/AR加速自身破壁出圈 《计划》明确,加速推动虚拟现实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十大场景的渗透应用,VR/AR下游场景有望被不断解锁。优质且多元的生态是VR/AR的需求助推器,硬件迭代、产业完善双重赋能下的生态扩张或将助力虚拟现实打开G端、B端等更多需求场景,催化其朝刚需属性不断贴近。 我们认为G端/B端场景更重视效能回报,同C端相比价格接受度更高。随未来AR硬件成本逐步下探,与工业、医疗场景更加适配的AR产品有望接力放量。 政策彰显VR/AR行业从0到1创新本质,紧握消费电子景气核心 我们认为颠覆性创新是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核心,虚拟现实与其要义高度贴合。回顾智能手机的渗透率提升过程,每次渗透率提升都伴随功能的颠覆性创新。而近年来手机可选创新路径收窄,由颠覆创新转为边际创新,需求持续萎靡。因此我们认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可成长空间和可创新空间之间高度对等,VR设备仍处在发展初期,可创新空间广阔,在当下政策明确指引下未来有望复刻手机先前的“黄金时代”。 VR发展阶段验证政策催化作用,颠覆性创新浪潮之下将迎来确定增长。 关注标的 (1)近眼显示:三利谱、京东方、利亚德、歌尔股份、兆威机电、水晶光电、舜宇光学科技等 (2)感知交互:赛微电子、胜宏科技、全志科技等 (3)内容生态:蓝色光标、三人行等 风险提示 虚拟现实新技术发展及商业化应用进程不及预期;内容生态构建进程不及预期;监管政策存在不确定性风险;宏观经济下行影响VR、AR消费需求等。

资源

虚拟现实产业迎政策重磅催化,国内市场有望成为VR重要增长引擎

2022年11月02日发布 投资要点: 事件: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 年)》 ,对后续国内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路径和目标作出明确规划。 2026 年目标规划国内虚拟现实产业规模 3500 亿元+,终端销量 2500 万台+。根据“行动计划”, 到 2026 年, 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目标为,实现在经济社会重要行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 并打造技术、产品、服务和应用共同繁荣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我国虚拟现实产业目标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 3500 亿元,终端销量超过 2500万台,参考 2021 年国内 VR 出货量仅约 138 万台(IDC 数据),产业发展增速高、空间大。 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深化虚拟现实与产业融合发展。根据“行动计划” ,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在推进关键技术和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要深化与行业领域的有机融合,推动有条件的行业开展规模化应用试点。行业方向上,“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演艺娱乐、安全应急、残障辅助、智慧城市 10 个领域的融合应用,力争通过五年时间初步形成“虚拟现实+”规模应用。虚拟现实场景应用落地,将对上游开发与技术进步形成有效反哺,全产业链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 VRAR 产业的重要增长市场,国产 VR 品牌与产业链企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现阶段,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经形成, “行动计划”旨在提升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发展。全球经济不景气叠加VR 主力机型 Quest2 涨价,全球市场 VR 出货量承压。反观国内市场,pico 在字节的大力推广下加速跑马圈地,以游戏、视频等应用为抓手拓展客户群体,提升普及率。此次 VR 行动计划出台,从政策规划层面,加速推动国内 VR 产业的全方位发展。从市场端来看,国内 VR 应用渗透有望提速:C 端从尝鲜到早期消费,再到大众消费;B 端场景开拓力度加大,脱虚向实,赋能产业,国产 VR 品牌与产业链企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投资建议:受益国内 VR 产业发展的大力推动,建议关注创维数字、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三利谱、兆威机电、国光电器、智立方、杰普特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VR 出货量不及预期风险;硬件创新不及预期风险。

资源

10月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前期板块调整已有反映

2022年11月02日发布 投资要点 国内电动化板块继续回调,海外持续反弹。本周(10.23-10.30)国内汽车电子板块仍存在分化,新能源汽车指数累计下跌 5.3%,跑输沪深 300 指数 2.8%,智能车指数累计下跌 2.1%,跑赢沪深 300 指数 0.5%。海外方面,本周海外汽车电子板块继续反弹,纽交所全球电动智能车指数累计上涨 3.2%,跑赢标普 500 指数 0.5%,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平台核心标的表现较好。 10 月新能源车企销量:广汽埃安持续领跑,部分车企不及预期。10 月广汽埃安销量 30063 辆,同比+149%,环比基本持平,1-10 月累计交付 21.2 万辆,已超此前设立的 20万辆年销量目标。 10 月新势力车企排名依次为哪吒、赛力斯、极氪、蔚来、 理想、 零跑、小鹏,10 月销量分别为 18016、12018、10119、10059、10052、7026 和 5101 辆,分别同比+122%/(赛力斯、极氪无同比)/+174%/+31%/+92%/-50%,环比+0%/+18%/+22%/-8%/-13%/-36%/-40%, 其中,蔚小理和零跑销量环比下滑主因疫情或新车型产能爬坡影响。 吉利拟分拆极氪独立上市,禾赛与长安汽车达成合作。1)电动化:吉利拟分拆极氪独立上市;比亚迪与巴西最大汽车经销商 Saga 集团合作;今年中国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量望突破 300GWh;大众 2033 年起在欧洲只产电动汽车;吉利与华润微签署合作协议;奔驰与加拿大矿商敲定锂供应协议。2)智能化:禾赛与长安汽车达成合作;Mobileye上市首日股价上涨 38%;日立安斯泰莫研发可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 360 度立体视觉系统;MIT 新方法可助自动驾驶汽车实时决策。 后续催化剂:新车方面,10 月 31 日飞凡 R7、问界 M5 EV 正式开启首批新车交付,极氪 009 已于 11 月 1 日正式发布上市;哪吒 S、高合 Hiphi Z、理想 L8 预计将于 11 月开启交付,理想 L7 和路特斯 ELETRE 将于 2023 年交付;沃尔沃 EX90 将于 11 月 9 日发布。展会方面,中国汽车论坛将于 11 月 8-10 日在上海嘉定举行。 建议关注汽车电动智能化核心标的,把握“含车量”和“国产替代”两条主线: 1)智能驾驶:韦尔股份、北京君正、舜宇光学、联创电子、永新光学、长光华芯、蓝特光学、电连技术等 2)智能座舱:华阳集团、长信科技、隆利科技、水晶光电等 3)电动化:时代电气、斯达半导、士兰微、宏微科技、法拉电子、江海股份、 奥海科技、世运电路、三环集团、顺络电子等 风险提示:电动车渗透率不及预期风险;汽车智能化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研报使用的信息更新不及时风险

资源

苹果FY22Q4点评:iPhone份额&ASP提升持续成长,Mac销售表现亮眼

2022年11月01日发布 iPhone销售收入不受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低迷影响同比增长,Mac业务需求释放,可穿戴等硬件产品表现超出市场预期,持续看好iPhone销量稳健&产品结构优化 FY22Q4苹果实现营收901亿美元,yoy+8.1%,其中硬件销售收入为710亿美元,yoy+9%,服务收入为192亿美元,yoy+5%,FY22Q4整体毛利率为42.3%,yoy+0.06pct,整体净利率为23.0%,yoy-1.7pct。 分产品来看,iPhone/iPad/Mac/可穿戴等其他硬件分别实现收入426/72/115/97亿美元,yoy+9.7%/-13.1%/25.4%/9.8%。1)iPhone:全球智能手机销量疲软背景下,iPhone市占率提升(由去年三季度15%提升至18%)&产品结构调整(出货均价↑),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2)Mac业务表现亮眼(yoy+25%),得益于上季度供应端问题解决&自研芯片的使用;3)可穿戴等其他硬件FY22Q4重回正增长,得益于秋季发布会上AirPods等新品拉动。 分地区来看,美国/欧洲/大中华/日本/亚太其他地区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98/228/155/57/64亿美元,yoy+8%/+10%/+6%/-5%/+23%。日本市场营收下滑,亚太其他地区市场成长迅速。 持续看好iPhone销量稳健&产品结构优化,以及Mac业务增长对于供应链厂商业绩的拉动:1)iPhone收入与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形成反差,再一次验证iPhone产品生命力、用户粘性以及目标用户群体在经济预期下滑背景下需求依旧坚挺,我们认为苹果依旧能够享受智能手机格局变动+5G渗透换机红利;本次新品Pro机型占比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Mac使用自研芯片+供应链问题缓解:2020年秋季苹果推出自研PC处理器M1芯片,芯片自研也使得苹果PC处理器走出了相对独立的升级节奏。在本季度下游需求得到释放后,看好Mac业务下季度持续增长。 ARVR技术布局深厚,坚定看好苹果后续MR新品发布对于ARVR用户产品体验的重新定义以及新一轮消费电子创新周期的拉动。苹果有14000+ARKitapp通过iPhone和iPad为用户提供特别的AR体验,WWDC2022也充分展现了苹果在AR、视觉领域的技术积淀。 投资建议:推荐苹果产业链标的,立讯精密(零部件+组装)、闻泰科技(半导体+组装)、领益智造(结构件)、工业富联(结构件)、大族激光(设备)、鹏鼎控股(PCB)、歌尔股份(零部件+组装)、京东方A(面板)、世华科技(功能性材料)、长信科技(模组)、舜宇光学科技(摄像头)、长电科技(SiP模组)、顺络电子(被动元器件),建议关注东山精密(PCB)、蓝思科技(玻璃)、德赛电池(电池PACK)、欣旺达(电池PACK)、环旭电子(SiP模组)、信维通信(天线)、科森科技(功能件)、麦捷科技(被动元器件)、中石科技(材料)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供应链问题影响供给、创新不及预期、供应链厂商价格&份额&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资源

虚拟现实迎来政策利好,VR产业有望步入快速增长阶段

2022年11月03日发布 事件:2022年1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 《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至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将超3500亿元。虚拟现实产业作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国家系列引导和支持政策相继出台,本次《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至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将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将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化虚拟现实和行业的有机融合,在工业生产、文化旅游、融合媒体、教育培训、体育健康、商贸创意、智慧城市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开展10类虚拟视听制作应用示范,打造10个“虚拟现实+”融合应用领航城市及园区,形成至少20个特色应用场景、100个融合应用先锋案例。 硬件端:五年规划与VR硬件产业阶梯式成长逻辑一致,重点任务中的关键技术融合创新点明核心技术环节。《行动计划》中2026年规模、销量目标能够实现突破是建立在生态建设、技术升级、应用场景拓展等目标和任务持续推进的基础上。我们认为硬件迭代+内容成熟是第一阶段的驱动因素,三年内VR设备在泛娱乐领域的全球年出货量级有望达到3000万部以上;应用场景拓展及科技巨头生态布局构成第二阶段成长驱动,VR设备成熟、AR设备进入消费级市场,五年后全球硬件销量有望达到大几千万量级。技术方面,光学镜片的短焦方案(Pancake)因轻薄化、视场角及成像质量佳等特性有望成为未来趋势,多类新产品均有望搭载;显示层面FAST-LCD因量产和成本优势成为应用落地的核心方案,并向着Mini-LED等方向升级,同时Micro-OLED等新方案也在积极推进并逐渐商用,同时交互技术持续升级且多元化也为特定环节发展带来广阔机遇。 应用端:巨头入局叠加政策驱动,内容生态逐步建立。《行动计划》专项工程提出,优先布局规模化、成熟度潜力较高的行业领域,包括VR/AR工业赋能、VR/AR沉浸式旅游体验、VR/AR大众健身、VR/AR线上演播、VR/AR智慧商圈。我们看好:1)工业生产:虚拟赋能现实,实现降本增效。2)直播:我们认为直播受众广,未来随着网络、终端技术与算法的不断突破,有望率先实现规模突破。3)健身:需求已获验证,市场空间广阔。4)游戏:VR应用生态的重要一环,期待大热内容拉动终端设备销售。5)文旅:我们看好VR/AR技术成为景区内容建设及营销推广的重要渠道。6)教育:成熟的B端场景,需求刚性但散点化。 投资建议:从VR硬件产业链维度看,综合方案商(歌尔股份)、光学显示(三利谱、斯迪克、水晶光电、京东方A)、各类结构件(立讯精密、长盈精密、东山精密)及品牌商(创维数字)等环节的A股公司有望率先受益。应用端,建议关注宝通科技、恺英网络、华立科技、风语筑等。 风险提示:短期销量波动的风险;应用拓展不达预期的风险;新技术发展进度延后的风险。

资源

飞凡R7首发华为AR-HUD,国产供应链已深入布局

2022年11月03日发布 核心要点: 上汽飞凡R7正式上市,全球首发搭载华为AR-HUD 近日,上汽飞凡R7正式上市,飞凡R7全球首发搭载了华为视觉增强AR-HUD平视系统,该系统拥有13°5°的全球量产车型最大视场角,1920730的高分辨率,可以更直观的显示车道级实景导航,实时ADAS信息,并具备巨幕观影功能。飞凡R7搭载的AR-HUD采用先进的AR视觉叠加算法,基于IMU(惯性传感器)+DMS(驾驶员监控系统),实现人、车、路的视觉协调,除车速信息、导航引导之外,飞凡R7的AR-HUD系统还可以接入ADAS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叠加在前方道路之上,通过可视化图标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行动。 AR-HUD密集上车,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2021年1月,搭载AR-HUD的奔驰S级上市,奔驰S级上AR-HUD的良好表现吸引了其他厂商的注意力,全球AR-HUD开始密集上车,同时,2021年也成为国内AR-HUD元年,长城摩卡、吉利星越L、广汽传祺第二代GS8等自主品牌搭载AR-HUD上市,2022年以来,长安、北汽、哪吒等更多国产品牌搭载AR-HUD上市。豪华汽车率先搭载AR-HUD后,AR-HUD也快速渐渗透至中端车款,其中以大众汽车ID系列以及长城、广汽等车型为代表。AR-HUD的快速上车主要是因为AR-HUD的技术问题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以及AR-HUD对于驾驶体验有着较高的提升。AR-HUD在虚像距离及成像面积方面相比传统HUD都更佳,而且其导航功能与ADAS信息相融合,叠加在实际道路上后,让驾驶更舒适、更安全。目前,各ARHUD厂商在技术与成本控制方面均有着很大的提升,AR-HUD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根据盖世汽车的数据,2021年AR-HUD渗透率为1%,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15%。 国产供应链深入布局,有望受益HUD行业高增长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1-9月国内乘用前装W/AR-HUD渗透率仍很低,为6.86%,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受益于车企冲量刺激,全年W/ARHUD上险交付有望接近150万辆;未来三年合计交付上险将超过1000万辆,到2025年前装市场搭载率有望突破25%。国内HUD供应链厂商已深入布局,在W/AR-HUD制造环节,国内厂商市占率已跻身全球前五,多家厂商已量产供货下游终端大厂,在上游PGU、芯片、光学镜面、玻璃、软件等领域,多家国内供应链厂商已深入布局并量产出货,随着W/AR-HUD渗透率快速提升以及国内供应链厂商发力,国内各环节供应链厂商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提升。 投资建议 看好国内W/AR-HUD供应链公司,给予消费电子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的风险;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的风险。

资源

2022年中国导热材料行业概览

2022年11月03日发布 随着电子产品的升级,电子工业设计向轻薄化、精巧化发展,5G运用让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使得产品功耗增强,这都对散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导热材料应运而生。导热产品分为高分子聚合物和石墨膜,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基础化工材料,其中PI膜多依赖进口,下游多为通讯设备制造商、消费电子制造商,供应链一体化程度低。当前中国导热材料行业企业数量多,但产品层次不高,高端市场主要被海外企业垄断,中石科技和碳元科技参与全球高端人工合成导热石墨膜的市场竞争。截至2021年,中国导热材料市场规模(按收入计)为156.3亿元人民币。到2024年,中国导热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86.3亿元人民币。 在5G商用化背景下,导热材料行业迎来高市场需求 5G商用化给导热材料行业带来新机遇。2019年是中国5G商用化元年,5G商用化逐步落地有力推动5G基站建设加速。加之,相对于4G基站而言,5G基站有着功耗大、数量多的特点,因此5G基站则需要使用大量的导热材料以确保其散热效率。在5G基站数量持续增加与散热需求提升的推动下,导热材料市场将会呈现增长态势。此外,5G商用化后消费电子将出现换机热潮,下游消费电子生产商将对导热材料有较大需求。 导热材料的下游应用领域将更多元化 5G、物联网、柔性屏生产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会在各个领域带来新一波产业升级,导热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泛。智能化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军事设备等应用领域对散热需求大幅提升,因此这四大领域将成导热材料应用的新赛道。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为当务之急 现阶段,中国导热材料市场呈现出劳动密集型的行业特征,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主要以中低端企业为主,利润水平较低。中国导热材料低端市场相对饱和,下游应用领域企业议价能力高,生产低端导热材料的中小企业则面临淘汰风险。然而,行业内飞荣达、中石科技、碳元科技、傲川等企业拥有较为先进的导热材料生产技术,成功进入优质下游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市场份额占比逐步扩大。在未来,中国导热材料行业将逐步向技术导向型行业发展,对技术创新和工艺质量有更高的要求。

资源

电子三季报业绩分化明显,华润微拟投资扩建晶圆厂

2022年10月31日发布 本周电子板块表现: 本周大盘指数普遍下跌,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4.05%、4.74%、6.04%;电子行业涨跌幅为-2.32%,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幅位居第5位。在电子行业细分板块中,多数板块下跌,涨跌幅排名前三的板块分别为集成电路封测、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涨幅分别为3.92%、1.72%、0.34%。 本周电子板块个股表现: 本周电子板块容大感光、同兴达、宝明科技领涨,涨跌幅分别为21.26%、20.77%、20.36%,公司主要业务分别为电子化学品、显示和镜头模组、平板显示器件。贝仕达克、华塑控股、濮阳惠成领跌,涨跌幅分别为-21.37%、-20.13%、-18.02%,公司主要业务分别为智能控制器及智能产品、电子信息显示终端、电子化学材料。 三季报密集披露,华润微拟投资220亿建设晶圆厂 本周多家公司公布三季度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头部公司明显承压。10月28日华润微发布公告称,华润微子公司华微深圳联合深圳国资等在深圳设立控股子公司润鹏半导体,华微深圳持股75%,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总投资规模约220亿元,聚焦40纳米以上模拟特色工艺,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 投资建议 受到疫情/贸易冲突/通胀等多重因素影响,消费电子销售持续承压,电子板块内部呈现结构性景气度分化,我们认为XR/AIOT/新能源汽车/双碳等下游市场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带动上游数字模拟设计公司和功率半导体业绩增长,重点标的国芯科技/华润微/新洁能/闻泰科技。晶圆厂资本开支居高不下,同时半导体设备材料国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我们长期看好半导体设备及材料赛道,重点标的盛美上海/拓荆科技/华海清科/神工股份。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的系统性风险;新冠疫情反复反弹的风险;智能手机和IOT产品出货量低于预期;新能源汽车及光伏等新兴产业增速低于预期。

资源

台积电:半导体正从高峰期回归正常

2022年10月31日发布 电子行业指数本周涨跌幅:截至2022年10月30日,申万电子板块本周下跌2.32%,跑赢沪深300指数3.06个百分点,涨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5位;申万电子板块2022年10月以来累计上涨1.58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8.50个百分点;申万电子板块2022年而累计下跌36.76%,跑输沪深300指数8.44个百分点。 电子行业二级子板块本周涨跌幅:截至2022年10月30日,申万电子板块的6个二级子板块本周全面回调,跌幅从低到高依次为:SW半导体(-0.40%)>SW元件(-1.65%)=SW电子化学品(-1.65%)>SW光学光电子(-3.07%)>SW其他电子(-3.78%)>SW消费电子(-5.02%)。 本周部分新闻和公司动态:(1)SK海力士将明年资本支出削减一半;(2)台积电:半导体正从高峰期回归正常;(3)机构:9月国内液晶面板产线稼动率降至68.4%;(4)TCL科技:大尺寸面板价格在10月已出现复苏迹象;(5)信通院:8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897.9万部同比下降21.9%%;(6)明年晶片代工、封测报价有望松动已有上游供应商与芯片设计厂讨论优惠方案;(7)东山精密:前三季度净利15.81亿元同比增长31.94%;(8)东山精密:前三季度净利15.81亿元同比增长31.94%;(9)歌尔股份:预计2022年净利40.6亿元-47亿元同比-5%–10%;(10)兆易创新:第三季净利润5.65亿元同比下降34.5%;(11)韦尔股份:第三季度净亏损1.2亿元;(12)闻泰科技:第三季度净利7.62亿元同比下降5.83%;(13)立讯精密:预计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40%。 电子行业周观点:从三季报情况看,电子行业分化较为明显,半导体材料与设备、功率半导体板块业绩表现较好,而消费类电子、显示面板、被动元件等业绩承压。今年以来电子行业回调幅度较大,受全球疫情、海外冲突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电子行业下游需求萎靡,且向中上游环节传导,从细分板块来看,跌幅较为明显的为消费电子、面板、LED、IC设计和PCB等板块,而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功率半导体和汽车电子等细分领域虽然景气度较好,但今年以来整体也出现一定回调,表明市场情绪较为低迷。投资方面,建议关注中报业绩出色及所属细分领域景气度较好的个股,如AR/VR、汽车电子、功率半导体、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等,并关注具有景气反转预期的板块,如液晶显示面板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如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

  • 1
  • 2
  • 3
  • 4
  • 120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