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有用
0 下载
“疫”涌挡鲜,“预”风而行

文件列表(压缩包大小 2.41M)

免费

概述

2022年10月16日发布

行业现状:根据艾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9.8%,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根据《中国烹饪协会五年(2021-2025)工作规划》,目前国内预制菜渗透率只有10%-15%,预计在2030年将增至15%-20%,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而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已达60%以上,中国预制菜市场还有较大的扩容空间。

预制菜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资源企业,包括农产品、初加工、包装等其他工业;中游是预制菜企业,负责预制菜的生产加工,串联上下游;下游是销售企业,包括物流运输企业和触达B/C端的平台企业等;

预制菜玩家:既有上游原料生产商和下游零售渠道商参与,也有专业预制菜企业、餐饮企业自建央厨、速冻食品企业等参与,上游玩家具有成本、渠道优势,但产品研发能力、品牌力相对薄弱;中游玩家产品、品牌、盈利能力差异性较大;下游玩家品牌力和运营能力强;

销售渠道:根据亿欧数据统计,中国预制菜食材B端和C端的份额占比是8:2,未来B端产业升级需求+C端饮食习惯改善+新零售模式三重共振,餐饮企业是下游市场的生力军;商超、便利店则是预制菜的重要渠道;新零售(生鲜电商、社区团购、新型火锅超市)和直播平台正逐渐成为预制菜新的销售渠道,多因驱动B/C端需求持续高涨。

供给驱动:

资本涌入:2021年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预制菜行业融资事件20余起,融资金额达数百亿元,预制菜品类融资金额占餐饮行业融资金额的10%左右,预制菜千亿蓝海市场吸引诸多资本大咖;

冷链运输规模化:2021年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5699亿元,冷库总容量达5224万吨,2020年冷藏车保有量达28万辆,冷链物流及仓储体系稳步发展,为预制菜保鲜及标准化、产业化保驾护航;

原料生产高效+菜品升级:2020年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从15年的64%提升至71%,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推动餐饮在食品消费市场渗透率达到40%,为预制菜源头原料的稳定供应提供了先决条件,叠加国内企业对预制菜的持续研发创新,新品类层出不穷,冷冻保鲜技术保障食物口感,预制菜供应的质与量得到充分保证。

需求驱动:

B端:1)连锁化率提升:相比较日美,中国连锁化率提升空间较大,预制菜凭借其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助力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和餐厅运营的效率;2)降本增效:疫情重构餐饮格局,降本增效需求提升,预制菜已经成为众多连锁企业的选择,同时,高出餐效率能够满足团餐、外卖、乡厨等多元场景需要,成为预制菜B端市场新增长极;3)新零售:疫情重创线下餐饮企业,诸多企业布局预制菜新零售,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C端:1)方便快捷:预制菜操作简单,适用都市快节奏生活;2)适用人群广泛:预制菜压缩了大量的做饭时间,受年轻人、小家庭、单身人群、老年人等广大消费群体欢迎;3)品类丰富:预制菜几乎涵盖了大部分中国菜系,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口味,且伴随预制菜研发工艺日益精进,在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搭配方面也在不断改进。

投资逻辑:

中国预制菜行业刚刚起步,伴随着中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产品供给的不断丰富,B/C端市场呈现需求双旺的增长态势。从客群看,预制菜市场目前以B端为主,B端(餐饮企业)与C端(个人消费)占比为8∶2。B端来看,市场相对成熟,中国餐饮连锁率较美日市场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疫情的爆发倒逼传统餐饮企业降本增效,预制菜具备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可以助力连锁企业在扩张过程中减少人工成本、后厨面积,提升出餐效率,保证口味稳定,提升食品安全质量保证,不断提升整体盈利水平,此外,外卖、团餐、乡厨等多元化餐饮场景成为B端需求的新增量;C端来看,市场仍处于导入期,预制菜操作方便快捷,适用都市快节奏生活,满足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多元餐饮需求,同时,受疫情的影响,居民外出就餐受限,预制菜需求激增,C端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中,未来有望引领行业的新增长。

在餐饮业降本增效及标准化需求上升的背景下,预制菜行业依托新型社交电商营销渠道,叠加BC两端的需求共振,有望释放更大的增长潜能,建议紧抓三条投资主线:1)具备优势原材料资源的上游企业,建议关注安井食品、圣农发展、国联水产、双汇发展、龙大美食;2)具备优异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专业预制菜企业,建议关注千味央厨、味知香;3)发力预制菜新增量的餐饮企业,建议关注:同庆楼、广州酒家、金陵饭店。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行业政策调整风险;食品安全风险。

理工酷提示:

如果遇到文件不能下载或其他产品问题,请添加管理员微信:ligongku001,并备注:产品反馈

评论(0)

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