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 圈子

400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关于智能制造的各种技术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阀体检测上下料设计方案-详细

阀体检测上下料设计方案-详细

资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航空智能制造发展白皮书(2022年)

航空工业是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综合体现。如何在当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加速推动航空装备研制与生产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发展先进航空制造能力,是航空智能制造创新发展的时代命题。为凝聚业界共识,汇集行业智慧,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组织编制并发布本白皮书,旨在总结航空工业智能制造发展情况,探索发展愿景和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保障措施建议,以期与业界分享,共同推动航空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加速工业制造能力提升。 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资源

中国制造业精益数字化报告202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经 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其规模先后超过美、英、法、德、日等制造业强国,自 2010起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一。然而,中国制造业总体上依然 “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相当多的产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资源利用率低等诸多问题。因此,制造业通过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变得极为迫切。 中国制造业起步晚、起点低,一直在学习和践行精益管理的思想和工具以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精益作为消除浪费、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夯实基础,而数字技术也能够让精益实施更加高效。《智能制造发展报告:精益管理》力求融合精益和数字化,从精益数字化的概念特征、基本理念、遵循原则、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实现路径与方法、发展趋势、典型案例等方面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思想与方法指南。

资源

智能制造行业研究与场景分析

国家战略聚焦智能制造,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发布,为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奠定基础 。 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并实现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发展规划在转型升级、供给能力、基础支撑三方面给出明确的量化指标,充分表明国家政策层面对发展智能制造软硬件的重视与支持。 在政策推动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链越发活跃,应用场景持续拓宽,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达到5.3万亿。 来源:亚马逊云科技 智次方 挚物产业研究院

资源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研究报告-智能工厂

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加速制造企业设备、产线、车间和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升级,从根本上变革制造业生产方式和资源组织模式。同时,在经济下行压力、人口红利消失、消费结构升级、新冠疫情冲击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制造企业加快转型步伐,工厂正向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跃迁升级,不断涌现出技术创新、应用领先、成效显著的智能工厂。在此背景下,全面梳理智能工厂应用场景,总结智能工厂发展路径,研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明确成效考核,对“十四五”期间高水平推进智能制造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报告围绕智能工厂建设趋势、场景、路径、评价和实践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趋势方面,围绕要素驱动、手段优化、生产变革、资源配置和可持续维度进行了分析。场景方面,梳理了智能工厂建设落地的十大场景,归纳了场景差异化应用模式。路径方面,总结了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和电子信息四大行业的差异化发展路径以及特色模式。评价方面,从价值增长、运营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提出了一套可量化转型价值效益的绩效指标体系。实践方面,列举了若干行业代表性领先工厂的主要转型变革和关键绩效改善。

资源

2022年中国智能机器人研究报告

2021年12月,中国政府联合15家机关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机器人产业规划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机器人产业规划的目标,将中国机器人产业再一次推向新的高度。随着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机器学习、自动导航与定位等多种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落地,智能机器人在多领域成为市场的“宠儿”,发展势头迅猛。 技术与需求的碰撞、打磨,促进机器人产品向多样领域渗透。本报告择选了工业、商业服务、医疗、农业四大领域,从驱动因素、产品品类、智能功能、优势技术、演进趋势与落地难点等多维度展开分析。从不同角度展现机器人的智能化应用及细分场景下现阶段亟待攻克的难点与发展走向,供行业相关主体参考。 智能技术的加持,促进传统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转型期。尽管受限于疫情等外生因素,在整体经济形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机器人行业仍然表现出较为强势的增长力, 2021年市场规模突破250亿。疫情的反复爆发催生了多领域对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力及劳动力的旺盛需求,整个机器人产业呈现健康走势。艾瑞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千亿。 技术侧驱动机器人的智能化进程:提升自研硬件性能,软件赋能硬件,以多源感知为基础,依托海量数据改进以算法为核心的智能技术,通过“端-边-云”协同架构,缓解终端数据处理压力。产品侧丰富机器人的多样化应用:产品演进与市场的需求升级同步转变,一方面将从广度上拓展应用可能,推出新型品类;另一方面将破除壁垒,实现机器人全场景作业。产业侧助推机器人的生态化融合:汇聚产业各方主体的资源力量,是智能机器人产业跨步向前的重要趋势。

资源

C-V2X车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

汽车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道路安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为主的技术,正在推动汽车与交通产业朝智能化、网联化加速变革,车联网技术应运而生。 目前,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产业、交通产业加速融合,车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包括美、欧、亚等汽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战略性方向,各国和地区纷纷加快产业布局、制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示范建设等全方位措施,推进车联网的产业化进程和规模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 “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车联网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关。如今,伴随蜂窝车联网(Cellular V2X ,C-V2X)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规模应用与商业部署将成为行业主旋律,赋能我国汽车产业从新能源汽车的上半场转移到智能网联汽车的下半场,并从全球竞争中胜出。我国 C-V2X 车联网发展路径可以分近期和中远期两大阶段。近期通过车车协同、车路协同实现智能网联辅助驾驶,提高驾驶安全、降低事故率、提升交通效率;以及特定场景的中低速的智能网联无人驾驶,解决行业应用痛点。中远期将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感知和计算等技术,通过车联网助力单车智能实现车路云协同和网联智能,最终实现全天候、全场景的智能网联无人驾驶。 因此,“5G+车联网”是汽车行业与交通行业变革的重要使能技术,我国将走出一条领先于发达国家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的发展模式,即基于 5G+C-V2X 的“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协同的云”的车路云协同发展模式,支撑我国汽车产业和交通行业的变革,并将培育智慧路网运营商、出行服务提供商等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来源:中国通信学会

资源

亿欧智库:2022中国智能矿山产业发展白皮书

目前,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智能矿山建设规范等相关文件,但是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制定等仍滞后于行业发展,导致智能矿山建设尚未实现价值最大化。 因此,应重视并加快智能矿山顶层设计,引导智能矿山的软件、硬件设备研发与应用,规范企业的生产管理标准,以实现标准化、整体化管理。智能矿山开采环境和技术复杂,非标准化程度高,因此每个矿山的管理流程、生产流程都不一致。通常拥有掘进系统、开采系统等近百个子系统。 非标准化的系统叠加系统数量众多,导致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兼容、网络兼容、业务兼容和控制兼容效果较差,难以实现系统间智能协同作业。,智能矿山建设智能化基础较为薄弱,叠加对于单机智能和系统智能的理解未形成整体认知,在智能矿山建设中,产品和系统智能化程度发展不均衡。 由于部分设备厂商对矿山实际使用场景缺乏充分了解,产品设计理念与应用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以及行业内没有建立矿山智能化生态,导致缺乏适合应用于矿山的高质量智能产品。传统矿山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没有与新技术更好地融合,导致企业管理效率较低。由于矿山地理位置偏远,引进技术人才难度较高,人才流失率高居不下。

资源

智能制造白皮书-卓越运营赋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 年数字经济的规模再上新台阶,47 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 32.6 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 3.0%,占 GDP 比重为 43.7%,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占数字经济比重为 84.4%。其中,2020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近 5.4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长9.6%,增速位于全球第一。此外,自 2017 年“数字经济”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截至目前已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 年的“十四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时,政府多部门也在不断释放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信号,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然而,相较于服务业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和推进速度,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却明显滞后。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服务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为 40.7%,制造业的数字经济渗透率则仅为 21%,数字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中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竞争壁垒加大、自身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率水平持续走低等诸多发展困境,想要推动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生产、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加快重点制造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仍然存在很多挑战。 因此,作为未来数字经济的主战场,中国制造业如何借助数字经济赋能转型,顺利应对 VUCA 时代的挑战,扭转发展困境,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成为每一家制造企业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资源

中德制造业研修院:2022新制造白皮书

所谓“先进制造业”,就是我们定义的“新制造”,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它融合了智能制造、物联网、绿色制造、先进材料、智 能机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的经济收益和市场效果。一 句话,新制造能够让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消费体验更好。 宏观上看,中国制造有成就也有问题。我们自改革开放开始,经历了40余年的奋斗,才构建起制造业的生产体系,让“中国制 造”风靡世界。如今,制造业的转型,也依然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认为,主要挑战有三个方 面: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仍不能匹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所谓的“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核心问题就在这;二是,中国制造容易 被“卡脖子”的技术仍有很多,力求在未来有快速突破;三是,制造强国需要有一大批科技领先的制造型企业作为支撑,目前 从数量到质量都有明显不足。 发布单位:中德制造业研修院

资源

工业4.0 x 工业互联网: 实践与启示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赋能者。中德智能制造合作企业对话工作组(AGU)工业互联网专家组(以下简称“工业互联网专家组”),通过中德双方行业调研和研究,旨在增进相互间概念的理解与认识,提出双方共同发展的重点内容和建议。 作为专家组初始阶段的成果,此白皮书展现了中德企业与专家共同工作的初步研究结果,将为未来的合作打下扎实基础。自第二章定义和范围起,白皮书首先概述了中德专家对有关工业4.0、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与认识。 简单从行业覆盖范围来讲,德国工业4.0专注于物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而中国工业互联网不仅关注工业基础,还涵盖多个垂直行业,如能源、医疗保健和建筑行业等。在讨论定义的基础上,第三章主要收集并分析了专家组内中德企业所提供的诸多实践案例。德方案例涵盖来自西门子,通快,蒂森克虏伯和思爱普,包括面向服务的冷却,远程和预测性维护,面向服务的3D打印,以及机械行业端到端集成PLM流程。 中方所提供的六个实践案例涵盖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例如工程机械智能售后服务解决方案,面向家电行业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解决方案,5G智慧港口案例分析,用于刀具监控和寿命预测的智能管理边缘计算平台,标识与追踪,以及网络安全紧急处置和安全保护解决方案。对案例的详细描述和分析为第四章中的总结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以工业互联网的战略重要性和价值为开端,第四章中的结论部分主要侧重互操作性(包括机器联通性与网络),数据保护,无缝PLM以及平台,并阐述了工业互联网专家组的未来工作重点首先放在互操作性和数据保护这两个领域,将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研究。在互操作性方面,工业互联网专家组建议对中德两国使用MQTT和OPC UA的情况进行调研,并与中德标准化工作组合作,共同拟定建言;在数据保护方面,建议首先对不同需求进行清晰了解,理解数据保护在通信和所有权等方面的不同要求。 白皮书的第五章列出并引用了中德两国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的测试床、相关术语表及其他资源,这些资源为行业参与者和企业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发布单位: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资源

物联网+: 制造业向智能服务转型的新引擎

这份报告是基于来自农业、汽车 、钢铁 、航空 、造船 、航运 、电信 、电力 、电气、云服务等行业的领先企业,和行业协会与研究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专家的调研,以及相关案例研究,探讨了中国制造业如何利用物联网,结合各自所在的产业和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开发出基于数据的创新服务,推动业务增长,希望对读者能开卷有益 。 发布单位:埃森哲

  • 1
  • 2
  • 3
  • 4
  • 30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