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碳中和 · 圈子

336 位酷友已加入

本圈子收集关于碳中和的各种技术资料,加入圈子可以上传、下载资料,也可以使用提问来寻求资料或分享你认为有价值的站外链接~

关注推荐最新

热门标签

资源

GVCC2022全球创投风投行业年度白皮书

目录: 一、全球宏观经济回顾 1.1 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的反复中艰难复苏 1.2 全球通胀水平持续走高,通胀上行风险显著加剧 1.3 数字化和低碳有望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关键特征 1.4 中国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 二、全球创投风投市场概况 2.1 全球风投市场总体概况 2.1.1 全球创投风投市场概述 2.1.2 全球创投风投市场募资情况 2.1.3 全球创投风投市场投资情况 2.1.4 全球创投风投市场退出情况 2.2 全球主要创投风投区域概况 2.2.1 美国创投风投市场情况分析 2.2.2 欧洲创投风投市场情况分析 2.2.3 东南亚创投风投市场情况分析 2.3 关于全球创投风投的展望 三、全球创投风投热点分析 3.1 全球投资热点概述 3.2 医疗健康产业融资再创历史新高 3.2.1 全球医疗产业投融资趋势 3.2.2 生物医药细分赛道趋势 3.2.3 头部投资机构的投资风向 3.3 元宇宙激起全球 AR/VR 投资热潮 3.4 碳中和成为全球发展热词 3.4.1 碳中和正在被全球所重视 3.4.2 碳中和成为热门投资风向 四、全球资本市场情况分析 4.1 2021 年全球 IPO 情况回顾 4.2 美国资本市场上市情况分析 4.3 欧洲、中东和非洲资本市场上市情况分析 4.4 亚太资本市场上市情况分析 4.5 SPAC 上市模式分析 五、中国宏观经济概况 5.1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概况 5.1.1 2021 经济发展回顾 5.1.2 2021 年经济发展特点 六、2021 年中国创投风投市场情况 6.1 中国创投风投市场募资情况 6.1.1 2021 年募资市场地域分析 6.1.2 2021 年政府引导基金设立情况 6.1.3 2021 年新设创投风投基金重点案例 6.1.4 2021 年募资市场特点分析 6.2 中国创投风投市场投资情况 6.2.1 中国创投风投行业投资概况 6.2.2 2021 年创投风投投资行业分析 6.2.3 2021 年创投风投投资地域分析 6.2.4 2021 年创投风投热门行业分析 6.2.5 2021 年创投风投投资特点 6.3 中国创投风投退出情况 6.3.1 2021 年中国创投风投退出概况 6.3.2 2021 年中国创投风投退出方式分析 6.3.3 2021 年中国创投风投 IPO 退出分析 6.3.4 2021 年中国创投风投典型退出案例 七、创投风投的热门赛道 7.1 机器人 7.1.1 工业机器人 7.1.2 服务机器人 7.2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 7.2.1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7.2.2 元宇宙 7.3 先进制造 7.3.1 半导体设备 7.3.2 工业软件 7.4 大医疗 7.4.1 医疗行业大环境综述 7.4.2 基因和细胞治疗 7.4.3 核酸药物 7.5 消费赛道 7.5.1 食品饮料赛道 7.5.2 美妆个护赛道 7.5.3 消费电子 八、中国资本市场回顾 8.1 2021 年中国内地资本市场 IPO 情况回顾 8.2 2021 年中国内地资本市场 IPO 地域分析 8.3 2021 年中国内地资本市场 IPO 行业分析 8.4 2021 年中国内地资本市场板块分析 8.5 2021 年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回顾 8.6 中国资本市场大事记 8.6.1 全面实行注册制 8.6.2 北交所正式开市 8.6.3 创业板公司数量突破 1000 家 8.6.4 深市主板中小板平稳合并 8.6.5 科创板强化科创属性 九、中国创投区域分布格局 9.1 中国的创投风投环境 9.1.1 政策基本境况 9.1.2 创投基金分布 9.2 京津冀地区创投环境 9.2.1 京津冀创投概况 9.2.2 2021 年京津冀创投风投政策 9.3 长三角地区创投环境 9.3.1 长三角创投概况 9.3.2 2021 年长三角创投风投政策 9.4 粤港澳地区创投环境 9.4.1 粤港澳创投概况 9.4.2 粤港澳地区 2021 年创投政策 9.5 中部地区创投环境 9.5.1 中部地区创投概况 9.5.2 中部地区 2021 年创投政策 十、青岛宏观经济和投融资环境分析 10.1 青岛宏观经济分析 10.2 青岛正成为国内创业创投新高地 10.2.1 青岛创投风投市场情况 10.2.2 青岛正成为国内创新创业新高地 10.3 科创母基金投资成效初显 十一、中国创投风投行业展望 11.1 从模式创新到科技创新,硬科技引领创投未来 11.2 ESG ( 环境、社会与企业治理 ) 、碳中和主题投资有望大幅增长 11.3 政府国资竞相入场,母基金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 11.4 国内 S 基金迎来发展新机遇,政府国资 LP 潜力有待激发 发布单位: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组委会

资源

城市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及案例分享

主要内容: •为什么达峰:碳排放达峰的国际背景—实现2/1.5°C温控目标 •为什么达峰:碳排放达峰的中国背景—创新发展路径,实现全面现代化目标•中国整体碳排放达峰的基本路径 •中国试点城市碳排放达峰进展:以规划和行动方案为抓手,融入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 •双达:碳排放达峰与大气环境质量达标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发布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资源

助力新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 - BCG

气候变化让人类站在了事关自身命运存亡的历史关头。如果不加以积极干预,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C以上,粮食将减产50%,多达75%的物种将面临灭绝。为遏制全球变暖的严峻趋势,作为高速发展的碳排放大国,中国承诺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必须坚持沿着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C框架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2050年之前实现75-85%的碳减排。除履行大国责任外,中国对减排目标的积极追求将为其在可持续发展、直接经济促进和国家能源安全上带来切实利益。为实现上述宏大减排目标,中国政府应发挥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与绿色金融,加速关键行业的绿色转型。实体企业应当抓住减排机遇,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并打造可持续供应链,拥抱绿色未来。金融机构应建立绿色金融发展能力,通过专业化运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中国碳排放来源以能源与工业为主,自2013年以来已进入平台期。为实现碳中和承诺,中国需要沿着1.5°C减排路径不懈努力,在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与土地利用等五大部门均需推进减排。截至2050年,我们预计完成减排目标各项举措所需累计投资为90-100万亿人民币,约占2020-2050年累计GDP的2%。其中,由于技术成熟度等方面的原因,交通部门所需投资最大,主要包括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氢燃料,倡导公共交通出行。能源部门次之,主要由可再生能源、核能发电以及碳捕获与储存技术(CCS)的研发与应用拓展驱动。除此以外,工业部门的工艺流程创新、建筑部门的热泵技术、农业与土地利用部门的垃圾焚烧处理也将占据较大的投资份额。 发布单位:BCG

资源

中国碳捕集与封存示范和推广路线图研究

在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与能源供给、环境和气候变化等制约因素之间寻求平衡是亚太地区许多发展中国家要面对的一项普遍而艰巨的挑战。这一挑战的艰巨性对于还严重依赖化石燃料的大型经济体来说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其90%的能源来自于化石燃料;为了沿着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实现持续的繁荣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安全的目标,中国肩负着将其能源结构转变成低排放和低碳的艰巨任务。 中国目前采取了诸多广受认可的行动,从而有望使其二氧化碳(CO2)排放到2030年时达到峰值。中国目前的政策重心集中在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提高低碳、低排放天然气和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然而,在过去25年中 一直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支柱的煤炭仍旧占据其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二以上,相比之下,全球平均水平只有24%。煤炭不仅是最富碳的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的CO2,同时也是中国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罪魁。 中国“新常态”的经济增长模式更加注重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增长,这也引起了是否继续使用煤炭的争论。然而,在未来20~25年中,预计仍然能有大量的煤基电厂和工厂的增量需求。即使这些新建工厂的能效尽可能的高,排放尽可能低,但它 们仍将排放大量的CO2。为此,当务之急是及时示范和部署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因为目前只有CCS技术是接近商业规模的能够减排高达90%CO2的。 发布单位:亚洲开发银行

资源

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初步探讨

到 2060 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为中长期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将对我国能源和经济系统产生深远影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作为具有大规模减排潜力的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的重大技术,一直以来受到全球广泛关注,同时有助于我国建立更加具有韧性和弹性的能源系统。本文初步探讨了碳中和目标对 CCUS 发展带来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并对我国CCUS 发展的情况和存在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近期 CCUS 发展应重点关注的几方面重点任务,特别是要面向碳中和目标的要求加快构建全面系统的 CCUS 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其减排和负排放的作用,同时深入研究 CCUS 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发展路径,统筹协调好在能源部门和工业部门等发展应用的路线图。 发布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资源

通过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技术改造实现中国煤电碳减排

经过近 20 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燃煤电厂的装机容量已达到约 9.4 亿 千瓦, 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占全球的 12% 以上, 预计到 2020 年 中国燃煤电厂的装机容量将进一步扩增至 11 亿千瓦。目前中国仍处于经济 快速发展时期,未来相当长时期燃煤机组装机容量仍将维持较大规模,雄心 勃勃的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国很大一部分投产年份 较晚的燃煤电厂实施 CCUS 改造。当前,CCUS 技术已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一 种有效实现减排目标且成本最低的脱碳技术,预计其在 IEA 的 2℃减排目标 情景(2DS)中可贡献 14% 的减排量;其中 16% 来自应用 CCUS 技术的装 机容量达 1.8 亿千瓦的中国燃煤电厂 托比 • 洛克伍德(国际能源署洁净煤中心) 著 国家能源技术经济研究院 译

资源

我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路径分析

应对这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中国必须推动形成低碳发展的高度社会共识,完善碳减排制度和政策体系,发展充满活力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等。从2021年算起,这些重点任务至少需要10~15年方能完成。为此,本文建议按照“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达峰期)、达峰后努力转换进入碳减排快车道(过渡期)、加速碳减排(加速期)、攻坚实现碳中和(攻坚期)”的四个阶段,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发布单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资源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 - Deloitte

碳中和”即净零碳排放,旨在实现碳吸收端与排放端的抵消;由此,实现路径可分为加、减两个维度,增加碳固定和碳汇,减少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而最终目标的确立又深刻影响脱碳的实现 发布单位:德勤

资源

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建议 - PRI

总体气候雄心 ■开展并发布气候变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评估和分析,以及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包括阶段性目标)的路径,并制定实现目标的全面政策路线图。 ■提高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有效性和覆盖面,措施包括:根据碳中和目标设定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上限;引入碳排放配额盈余的修正机制;公布电力行业和其他行业(如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航空)的覆盖时间表。 发布单位:PRI

资源

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0——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到碳中和的新增长故事

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0——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到碳中和的新增长故事 中国碳中和综合报告2020——中国现代化的新征程:”十四五”到碳中和的新增长故事.pdf

资源

2021年中国碳中和行业研究报告

2021年中国碳中和行业研究报告 2021年中国碳中和行业研究报告.pdf

资源

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展望

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展望 氢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氢气是连 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桥梁,通过氢能与燃料电池,可以实现未来洁净能源利用变革的愿景。世界 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氢能的发展。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部分领域中初步实现商业化。氢能燃料电 池和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和商业化发展在日本、美国和欧洲较为迅速,他们不断在氢气生产、氢气储存和氢气 利用方面进行创新。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方面,中国紧跟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然而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 链的不完善导致电池成本较高。因此,要加强关键材料研究,实现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工业化和本土化,建立 生产线,尽快完成产业链。中国已经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中部署了整车、系统和电堆,但燃料电池零部 件的相关公司仍然很少,尤其是基本关键材料和部件,如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空气压缩机、氢气循 环泵等。虽然国内公司已经开始涉及,但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大多数关键组件仍然依赖进口。此外,氢气生产和运输的高成本、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技术标 准、检测体系的不健全,都限制了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径要通过商用车带动加氢站 建设,降低氢气与燃料电池成本;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在保障措施与政策需 求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氢能燃料电池发展途径;加强研发投入,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统 筹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链协调发展;加强标准制定,支撑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氢能产业 链结构以及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从产业化和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并结合技术与产业特点提出了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对策建议,对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 1
  • 2
  • 3
  • 4
  • 7
前往